作為法治教育形式下的模擬法庭,是法治教室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校園法治教育的主要實踐場所。是以青少年為主體,借助一定設備,模仿法庭審判活動,以培養(yǎng)青少年學生法制意識的實踐教育方法。通過真實模擬法庭開庭、案情分析、角色劃分、法律文書準備、預演、正式開庭等環(huán)節(jié)模擬刑事、民事、行政審判及仲裁的過程,調動了青少年學習法律知識的積極性與創(chuàng)造性。讓學生切身感受法律的莊嚴和肅穆,培養(yǎng)學生對法律的敬畏之心,提高學校法治教育質量。
一、模擬法庭的作用和優(yōu)越性
1、直觀形象地傳授法律知識,讓學生自覺學法、懂法、守法、敬法。
當前學校在學生法治教育上,形式多為泛泛的說教和號召,內容缺少針對性。模擬法庭的通過精選與青少年學生成長相關的典型案例,讓學生了解有關法律的訴訟活動以及相關的訴訟程序,自覺學法、懂法、守法、敬法。了解違法犯罪的嚴重性和國家法律的神圣性,從而掌握一定的自覺性和主動性,寓教于學,對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產生積極的影響。
2、培養(yǎng)學生法律實務操作技能,通過程序的規(guī)范性、嚴肅性,塑造公平正義的法制理念。
通過模擬審判,讓青少年體會感受法律至上,程序公正、人人平等的法律意識,從而在青少年心目中形成對法律的依賴與崇敬,真正樹立公平正義的法制理念,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導向作用,指導青少年遵紀守法。在中小學道德與法治和思政課的學習中有著無可比擬的優(yōu)越性。
二、當下學校開展模擬法庭存在的不足或問題
當下中國很多學校對于模擬法庭不會建設,師資配備不科學,教學配置不合理,教學組織單一,缺乏時效性,設備欠缺,場地不足,課程評價體系不健全等問題。不能在環(huán)境上逼近真實的法庭現(xiàn)場,無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其所充任角色的嚴肅性與使命感。
三、法研堂標準化設置模擬法庭,教你如何建設和開展模擬法庭實踐教學。
法研堂模擬法庭項目分為籌建和運營兩部分。嚴格按照真實法庭樣貌等比復制模擬法庭。
法庭內設有法官席、書記員席、原告及代理人席、被告及代理人席、證人席、犯罪嫌疑人席、旁聽席等區(qū)域。
由學生扮演相關角色,按照真實庭審流程模擬開庭:開庭前全體人員肅立向國徽宣誓,開庭后按照流程進行審理、休庭、結案。開庭過程全程直播,形成學生體驗、學校監(jiān)督的閉環(huán)。
運營服務以庭審劇本開發(fā)為主,旨在幫助模擬法庭運營方解決劇本編寫難問題。劇本開發(fā):從數(shù)據(jù)庫中進行案例篩選,進行角色分配、文本重塑、流程優(yōu)化等工作。劇本審核:將劇本整理成冊,聯(lián)合北師大法學院共同審核,審核通過后發(fā)放使用。
至今,法研堂在北京朝陽區(qū)小學、西城區(qū)學校、門頭溝區(qū)學校、湖南常德學校、河南信陽、黑龍江省哈爾濱市、伊春市、 鶴崗市、齊齊哈爾市等地建設了一大批法治資源教室和模擬法庭,成功服務過上千家學校和百家司法單位,提供豐富的法治產品資源支持,對于校園普法宣傳和法治教育服務起到強大的推動作用。